草熏风暖接长亭,一曲骊歌倒醁醽。出自哪首诗?

生辉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唐·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熏风暖接长亭,一曲骊歌倒醁醽。

归来醉卧杏花阴,绣被香消梦不成,惆怅起来山月斜,东方红破碧云凝。

作者及朝代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音律和谐,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又同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字的声色,艺术成就颇高,在词史上影响深远。

译文

玉楼之上,明月皎洁,我常常怀念那段时光,春日里,柳丝轻柔地随风摆动,显得婀娜多姿,而春天也似乎因此变得慵懒无力,门外,芳草萋萋,暖风习习,一直吹送到长亭边,在那里,有人唱着离别的歌曲,倒上了美酒醁醽。

归来后,我醉卧在杏花树荫下,绣被上的香气渐渐消散,连梦也无法做成,醒来时,心中满是惆怅,只见山月已经西斜,东方的天空开始泛起红晕,碧云也似乎因此而变得凝重。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日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后孤独生活的惆怅,上片写春日离别,明月、柳丝、长亭、骊歌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下片则写归来后的孤寂,杏花、绣被、山月等细节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离别的场景,情感真挚而深沉,上片通过明月、柳丝、长亭等意象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哀婉的氛围,为下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下片则通过归来后的孤寂生活,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后孤独生活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温庭筠在离别之际或离别后的一段时间内所写,他通过描绘春日离别的场景和归来后的孤寂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后孤独生活的无奈与惆怅,这种情感在温庭筠的诗词中并不罕见,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