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登楼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兰台知有披襟处,宋玉多才独自登。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想象,因为直接包含“兰台知有披襟处,宋玉多才独自登”这两句的确切原诗并不存在于杜牧或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中,但此改编旨在体现这两句诗的意境与风格,并融入杜牧的秋日登楼题材中。)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文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清丽,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在晚唐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译文
我站在高楼的边缘,倚靠着被秋霜染红的树木,眼前是一片明镜般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远处的南山与这浓郁的秋色相互映衬,气势上彼此都不相让,我知道在那兰台之上,定有可以敞开衣襟、畅怀抒怀的地方,就像宋玉那样多才多艺的人,也会独自登上高楼,感受这秋日的情怀,夕阳西下,我幻想着在五湖之上漫游,但眼前烟波浩渺,处处都弥漫着愁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前两句写登高远望,天空如洗,南山秋色壮观;后两句则借兰台、宋玉的典故,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才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愁绪。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将秋日的宁静与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上的享受,又有情感上的共鸣,特别是“兰台知有披襟处,宋玉多才独自登”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也表达了自己在秋日中的孤独与才情。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改编之作,但我们可以想象,杜牧在创作类似题材的诗歌时,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转折点或心境较为复杂的时期,他通过秋日登楼这一行为,来抒发自己对自然、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借助古代文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孤独与才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这种情感与思绪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在表达上更加深沉而富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