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浅风微夜未胜,雨云无迹火云凝。出自哪首诗?

生辉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夏夜观景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漏浅风微夜未胜,雨云无迹火云凝。

竹声初听疑风过,池影微摇觉露凝。

星斗满天人迹少,梧桐满地月华清。

此时此景谁能解,独倚阑干到晓明。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清照并未创作过此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她生于书香门第,早年生活安逸,夫妻和睦,擅长书画,精通音律,诗词歌赋皆有所成,其词作情感真挚,语言清丽,婉约动人,被誉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夜深了,但夜色并未完全占据上风,因为漏刻显示时间还早,微风轻轻吹拂,雨后的天空没有留下云彩的痕迹,只有火红的云霞凝聚在空中,初听竹林中传来沙沙声,怀疑是风吹过,细看池塘水面微微摇晃,才察觉是露水凝结所致,满天星斗下,人影稀少,梧桐叶落满地,月光洒下,一片清冷,这样的美景谁能理解呢?我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直到天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的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夜色、微风、云霞、竹林、池塘、星斗、梧桐和月光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苦闷。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非常出色,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细节描写,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漏浅风微”与“夜未胜”的对比,“雨云无迹”与“火云凝”的对比,以及“星斗满天”与“人迹稀少”的对比等,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还通过“独倚阑干到晓明”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时期,当时她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离世等重重打击,内心充满了孤独和苦闷,在一个夏夜,她独自漫步于庭院之中,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同时也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她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描绘夏夜美景并抒发内心情感的诗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