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瑶台月
宋·王镃
秋色三分过二分,晚云千里淡孤鹜。
银河倒挂九天来,玉宇琼楼冷相顾。
无妨天上芝泥熟,独看瑶光近太清。
欲问嫦娥何处去,广寒宫里夜无声。
作者简介
王镃,字雪溪,南宋末年诗人、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活跃于宋元之交,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在《全宋词》中有收录,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
译文
秋色已过了三分之二,傍晚时分,千里之外的云朵淡淡地映衬着孤飞的野鸭,银河仿佛从九天之外倒挂而下,而那玉宇琼楼之间,寒气逼人,彼此相望,更显清冷,即便天上有灵芝仙草成熟,我也只愿独自仰望那接近太清仙境的瑶光,想要询问嫦娥她去了哪里,却只听得广寒宫中一片寂静,无人回应。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与想象中的仙境,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高洁的心境,诗中“秋色三分过二分”点明时节,“晚云千里淡孤鹜”则勾勒出一幅宁静而辽远的秋日傍晚图景,银河、玉宇琼楼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世界,而“无妨天上芝泥熟,独看瑶光近太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高洁境界的向往。
赏析
王镃此诗,以秋日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现实又超脱的意境,诗中“银河倒挂九天来”一句,想象奇特,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与赞美,而“无妨天上芝泥熟,独看瑶光近太清”则透露出诗人不为世俗所累,追求心灵自由与高尚情操的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宋元之交,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乱世,内心渴望超脱现实,寻求精神上的慰藉,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和对嫦娥的询问,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或许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与追求,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