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兰受露消晨渴,绿蕙翻风析夜酲。全诗是什么?

风云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兰

唐·李峤

红兰受露消晨渴,绿蕙翻风析夜酲。

幽径草庵人迹少,此中真意自分明。

作者简介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文学家,李峤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等职,累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封郑国公,李峤在文学上造诣颇深,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他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内容多为咏物之作,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对后世颇有影响。

译文

红色的兰花在晨露的滋润下消解了清晨的干渴,绿色的蕙草在风中摇曳,驱散了夜晚的醉意,在这幽静的小径旁,草庵人迹罕至,但这里的真正意境却是清晰明了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红兰和绿蕙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红兰受露,象征着清晨的清新与滋润;绿蕙翻风,则表现了夜晚过后,自然万物在晨风中的苏醒与振奋,而幽径草庵的描绘,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与超脱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通过红兰与绿蕙的对比,展现了清晨与夜晚的交替,以及自然万物在其中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中的“幽径草庵人迹少,此中真意自分明”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峤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名利场中的纷扰与争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向往自然与宁静,希望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