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望远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短辕白鼻何由得,目送层楼一雁过。
秋色萧萧寒日暮,天涯杳杳故人多。
谁怜旧日青衫客,独倚危楼听玉珂。
远望浮云遮望眼,归心似箭渡江波。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译文
短辕的白鼻马如何才能得到呢?我目送着楼层间飞过的孤雁,秋日的景色萧萧,寒冷的太阳即将西沉,天涯尽头杳无音讯的故友众多,有谁还会怜惜当年那个身着青衫的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聆听着远处马铃声的回响,远望天空中浮云遮挡了视线,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渡过江波回到故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楼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远方故友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首句“短辕白鼻何由得”以问句形式引出对远方马匹的向往,象征着对远方的向往和追寻,次句“目送层楼一雁过”则通过目送孤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友的深切思念,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新颖独特,通过登楼望远的场景,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友的思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而优美,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问句和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故乡和亲友,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思乡之情,在登高远望之际,他看到了飞过的孤雁和萧瑟的秋景,触发了对远方故友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歌,以表达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