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妃怨·夜来酒醒清无梦
元·马致远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满地、月斜人静。
遥山几叠迷朱旆,芳草经时驻玉珂。
想倩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作者及朝代
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初-1297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至泰定元年(1324)间,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译文
夜晚酒醒后清清醒醒,没有做梦,忧愁如同满地落叶,月已西斜,四周一片寂静,远山重重叠叠,迷住了行人的红色旗帜,芳草经过长时间的生长,拦住了贵人的马勒,我想请人叫来红巾翠袖的姑娘,为我擦干英雄失意的眼泪!
释义
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酒醒后的愁绪和对远方行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远山的迷蒙和芳草的茂盛,营造出一种孤独、迷茫的氛围,进而引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赏析
这首散曲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首句“夜来酒醒清无梦”直接点出酒醒后的清醒和无梦的状态,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空虚和失落,接着通过“愁满地、月斜人静”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作者的愁绪,下片“遥山几叠迷朱旆,芳草经时驻玉珂”则通过远山和芳草的描绘,暗示了行人的远去和时间的流逝,进一步加深了作者的思念和无奈,最后以“想倩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作结,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渴望得到安慰的心情,整首散曲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马致远的个人经历有关,马致远在年轻时曾热衷于求取功名,但并未如愿以偿,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他可能对自身的处境感到无奈和失落,这首散曲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远山的迷蒙和芳草的茂盛等景象,以及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反映了马致远在仕途不顺时的孤独、迷茫和失落感,通过“想倩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的结尾,也表达了马致远对得到安慰和理解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