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楼初分麝气浓,弦声不动意潜通。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绮怀十六首·其十三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绛楼初分麝气浓,弦声不动意潜通。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景仁(1749年—1783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不遇于时,年仅三十五岁便病逝于山西运城,他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多少次在花下吹箫,遥望着那银河和红墙,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今晚的星辰已非昨夜,我究竟是为了谁在寒风中站立到深夜?思念如同抽尽的蚕丝般缠绵殆尽,心伤如同剥后的芭蕉般宛转难言,回想起三五年前的那个三五月圆之夜,绛红色的楼阁里初初散发出浓郁的麝香气息,弦声虽未动,但彼此的心意却已悄然相通。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花下吹箫、遥望红墙、星辰变换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绛楼初分麝气浓,弦声不动意潜通”两句,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昔日与心爱之人共处时的温馨场景,以及彼此间无需言语便能心意相通的美好情感。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花下吹箫”、“银汉红墙”、“星辰变换”等,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特别是“绛楼初分麝气浓,弦声不动意潜通”两句,更是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心爱之人之间那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和深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其人生低谷时期创作的,当时他生活困顿,仕途不顺,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佳作,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