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用大言君自许,景差无计上兰台。出自哪首诗?

风云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祇用大言君自许,景差无计上兰台。

楚吟惊客意,秦唱起僧哀。

雪里题诗偏有兴,花前得句似无才。

一枝秣陵竹,犹胜五陵苔。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和打击,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对后世影响很大。

译文

你只会用大话自我夸耀,就像景差那样,终究无法登上兰台(指朝廷),你的楚地吟咏让客人感到惊讶,秦地的歌声又勾起了僧人的哀愁,在雪地里题诗你特别有兴致,而在花前得句却似乎缺乏才华,一枝生长在秣陵的竹子,尚且胜过五陵(指富贵人家聚居之地)上的青苔。

释义

这首诗通过讽刺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某人(可能是友人或同僚)只知夸耀而不务实际的批评,首句“祇用大言君自许”直接点出对方的缺点,次句“景差无计上兰台”用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其无法真正得到朝廷的重用,后四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对方的虚浮和诗人的淡泊名利。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力,语言简练而富有深意,诗人通过讽刺和对比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对某人只知夸耀而不务实际的批评,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在艺术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仕途经历有关,在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文人墨客往往难以得到真正的重用和发挥才华的机会,李商隐自己也曾因为卷入“牛李党争”而备受排挤和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那些只知夸耀而不务实际的人产生了深刻的反感和批评,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诗中的“秣陵竹”和“五陵苔”等意象也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有关,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