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梦灵因赋感,屈平魂怨待招回。的释义

春秋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夫人

唐·李商隐

神女梦灵因赋感,屈平魂怨待招回。

芙蓉泣露香兰笑,桂棹兰桡夜不归。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神女在梦中显现,引发了我深深的感慨;屈原的魂魄似乎还在等待着被召回人间,荷花上的露珠仿佛在哭泣,而香兰则露出了微笑;桂木做的船桨和木兰做的船舷,在夜晚也没有归来。

释义

首句“神女梦灵因赋感”中的“神女”通常指湘夫人,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美好而不可及之物的向往与感慨。“屈平魂怨待招回”则借用了屈原的典故,屈原曾作《九歌》以祭湘夫人等神灵,此处暗示诗人自己也有如屈原般的怨愤和期待被理解、被召回的心情,后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芙蓉泣露、香兰笑等,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幽怨的氛围,暗喻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赏析

这首诗以湘夫人为引子,融合了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不满的怨愤,诗中“神女梦灵”与“屈平魂怨”的意象相互映衬,既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又透露出他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悲哀,后两句的景物描写则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诗人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诗歌。《湘夫人》就是其中的一首,通过描绘湘夫人的梦境和屈原的怨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共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