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雪岭却思随博望,风窗犹欲傲羲皇。
谁能排荣辱,去来心自忘。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中舍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等职,后因仕途失意,晚年闲居滁州西涧,过着恬淡的生活,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闲静的柴门面对着蜿蜒的山路,柳树深处便是我的读书堂。
每当阳光穿过柳荫,斑驳的光影便洒落在我的衣裳。
望着雪岭,我不禁想起追随张骞出使西域的壮志;
坐在风窗前,我依然想要超越伏羲、皇帝的智慧与境界。
谁能超脱荣辱的羁绊,让心灵在来去之间自由翱翔?
释义
本诗描绘了诗人闲居山中的生活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境界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环境的幽静,颔联进一步描绘自然光影之美,颈联则通过“雪岭”与“博望”、“风窗”与“羲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智慧的追求,尾联则抒发了诗人超脱荣辱、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赏析
本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居山中的宁静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环境的幽静、自然光影的变幻以及内心的情感变化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颈联中的“雪岭却思随博望,风窗犹欲傲羲皇”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智慧的追求,尾联则点明了诗人超脱荣辱、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使全诗的主题得以升华。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失意后,晚年闲居滁州西涧,过着恬淡的生活,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诗歌,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境界的追求,本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超脱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颈联中的“雪岭”与“博望”、“风窗”与“羲皇”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智慧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