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日烘霞斗晓光,双文桃簟碧牙床。的解释

春秋35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偶题二首·其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偶题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赫日烘霞斗晓光,双文桃簟碧牙床。

枕函云气千峰近,窗含烟柳百顷长。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红日映照云霞如同在晨光中争斗,铺着碧色竹席的床榻如同牙雕般精美,上面绣着双凤的图案,枕边仿佛环绕着千座山峰的云雾,窗户里则映入了一片广阔无边的烟柳之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清晨室内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首句“赫日烘霞斗晓光”描绘了日出时分红霞满天、日光初照的壮丽景象;次句“双文桃簟碧牙床”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室内的陈设,尤其是那张绣有双凤图案、铺着碧色竹席的床榻,显得极为精致和华美,后两句则通过“枕函云气”和“窗含烟柳”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的清幽和窗外的广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室内景象,诗人通过对日光、云霞、床榻、枕函、烟柳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和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华美又清幽的意境,诗中的“斗晓光”、“碧牙床”、“千峰近”、“百顷长”等词语也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无确切的史料记载,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它很可能是李商隐在闲暇之余,对身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抒发,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商隐的《偶题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佳作,它通过对清晨室内景象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也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