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商陵闻别鹤,酒阑安石对哀筝。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坐寄杜子美

唐·李白

夜半商陵闻别鹤,酒阑安石对哀筝。

君为鸿鹄去不返,我为鸡犬栖难腾。

万事悠悠心自转,浮云长短计何凭。

空留寂寞当年意,月照芦花伴野僧。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喜好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其诗作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奔放,风格雄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夜半时分,在商陵之地听到离别的鹤唳,酒宴将尽时,我与安石相对而坐,听着哀怨的筝声,你如鸿鹄般高飞远去不再回还,我却像鸡犬般栖身于此难以高飞,世间万事纷扰,我的心也随之转动不定,浮云聚散无常,人生的计划又能依靠什么呢?只留下当年那份寂寞的情意,如今只有月光照耀着芦花,陪伴着我这山野僧人。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自身境遇的感慨,首联通过“夜半商陵闻别鹤”与“酒阑安石对哀筝”两个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哀愁的氛围,颔联以“鸿鹄”与“鸡犬”作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飞远举的羡慕和自己难以摆脱现状的无奈,颈联则感叹世事无常,人生计划难以捉摸,尾联则以“寂寞当年意”与“月照芦花伴野僧”收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赏析

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不同命运,以及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别鹤”与“哀筝”的意象,既增添了诗歌的音乐美,又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诗人以“鸿鹄”与“鸡犬”作比,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李白晚年,当时他因政治失意而流落江湖,生活困顿,心情抑郁,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人杜甫(字子美)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在诗中,诗人以“夜半商陵闻别鹤”与“酒阑安石对哀筝”两个场景为引子,展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现实境遇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