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与相如解痟渴,何须琼蕊作朝餐。出自哪首诗?

梦梦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相如渴

唐·李商隐

一别蓬山再得难,三移华省又成欢。

自与相如解痟渴,何须琼蕊作朝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译文

自从与你(相如,此处借指友人)分别后,再相见就如同登上蓬莱仙山一样难,但如今我们又在朝廷中重逢,三次调动官职都让我感到欢喜,自从与你交谈解开了我心中的烦闷和渴望,哪里还需要用珍贵的花蕊来作为早晨的餐食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喜悦,以及通过与友人交流获得心灵满足的情感,首句“一别蓬山再得难”用蓬莱仙山的难以到达比喻与友人分别后的难以相见;次句“三移华省又成欢”则表达了诗人官职调动后重逢友人的喜悦;后两句“自与相如解痟渴,何须琼蕊作朝餐”则通过比喻,表达了与友人交流后心灵得到满足,不再需要物质上的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心灵的满足,首句以蓬莱仙山的难以到达比喻与友人分别后的难以相见,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次句则直接表达了重逢的喜悦,情感真挚,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将友人的交流比作解痟渴的良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心灵上的满足,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仕途经历有关,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调动官职,与友人分别和重逢的经历也颇为丰富,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某次与友人重逢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表达喜悦和满足之情的诗作,诗中的“相如”也可能暗指某位与诗人有深厚交情的友人,通过借用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珍视。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中的“相如”常被解读为借指友人,但也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如象征才华、智慧等,在解读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结合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理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