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仙佩歌
唐·李商隐
已忧仙佩悬珠重,更恐金刀切玉难。
若向蓬山寻胜境,还须回首望尘寰。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深挚,多用象征、比兴等手法,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仕途多舛,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但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卷入政治斗争,晚年生活困顿,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也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译文
已经担忧那仙女的玉佩如同悬挂的明珠般沉重,更害怕那锋利的金刀难以切割坚硬的玉石,如果想要前往蓬莱仙山寻找那美好的仙境,还需要回头看看这尘世间的纷扰与牵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女佩戴的沉重玉佩和金刀切割玉石的艰难,隐喻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追求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与阻碍,通过“若向蓬山寻胜境,还须回首望尘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仙女的配饰和金刀切玉为引子,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困境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已忧”、“更恐”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恐惧,而“若向”、“还须”等词语则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挣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诗人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追求,但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与阻碍,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仙女佩戴的沉重玉佩和金刀切割玉石的艰难,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尘世生活的留恋与不舍,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迷茫与困惑,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