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漫道吹纶薄,谁见纷纷上客衣。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诏书漫道吹纶薄,谁见纷纷上客衣。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诏书只是徒然地宣告“皇恩”浩荡,怎能见到你们为我等客人奔走效劳。

释义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草堂的清幽和主人迎客的喜悦,后四句则描写了待客的盛情和诗人的感慨。“诏书漫道吹纶薄,谁见纷纷上客衣”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诏书虽频传,但并未真正惠及百姓,反而让许多官员忙于奔走应付的讽刺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客至”为题,却不仅仅是在写客人的到来,更通过客人的到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诗中的“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清贫和简朴,又体现了诗人对客人的真诚和热情,而“诏书漫道吹纶薄,谁见纷纷上客衣”两句,则更是以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腐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之后,杜甫已经历了安史之乱,饱尝了战乱离散的痛苦,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首诗中,杜甫以客人的到来为契机,既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和感激,又借客人的到来,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这首诗也展现了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反映了他的高尚人格和深邃思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