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章台夜思
唐·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变体(含关键词版)
(注:原诗中并无直接包含“章台街里翩轻吹,灞水桥边送落晖”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以下为一创意性变体,融合原诗意蕴与关键词。)
章台街里翩轻吹,灞水桥边送落晖。
夜瑟哀弦绕风雨,孤灯残月待君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前蜀,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变体版)
在章台街的微风中轻轻吹拂,灞水桥边夕阳缓缓西下,余晖洒满河面,夜晚,清冷的瑟声哀怨地回荡在夜空中,仿佛风雨也在为之悲鸣,孤灯下,我听着远处楚地的号角声,残月高悬,照耀着这空旷的章台街,芳草已至暮年,而故人却迟迟未归,想要寄出的家书无法送达,因为南归的秋雁已经飞过。
释义
此变体诗通过描绘章台街与灞水桥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之情。
赏析
原诗《章台夜思》以清瑟开篇,奠定了全诗的哀怨基调,变体诗则巧妙地将“章台街里翩轻吹,灞水桥边送落晖”融入其中,不仅保留了原诗的意境,还增添了新的画面感,灞水桥作为古代送别之地,与章台街的微风共同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夜瑟哀弦、孤灯残月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的破坏和唐朝的灭亡,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的诗词作品。《章台夜思》及其变体(含关键词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们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情感和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