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汤泉行宫
唐·李隆基
山上汤泉架玉梁,云中复道拂瑶光。
影入明湖青黛色,烟浮远岫翠微茫。
帝子神游求不得,仙妃月下咏霓裳。
何如御气临玄阙,直取天河下帝乡。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他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他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译文
山上的温泉上架起了玉石般的桥梁,云中的道路仿佛拂过了瑶池的光芒,温泉的影子映入明澈的湖水,呈现出青黛般的颜色,远处的山峦在烟雾中显得翠色微茫,帝子(指李隆基自己)神游四方却难以求得真正的满足,仙妃(指杨贵妃)在月光下吟咏《霓裳羽衣曲》,哪里比得上我驾着御气亲临玄妙的宫阙,直接从天河中取水来滋润我的帝乡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汤泉行宫的壮丽景象,以及李隆基作为帝王的豪情壮志,诗中通过“玉梁”、“瑶光”、“明湖”、“远岫”等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神秘,通过“帝子神游”、“仙妃月下咏霓裳”等描写,表达了李隆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两句则体现了他的帝王气概和统治天下的雄心壮志。
赏析
这首诗以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汤泉行宫的美丽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中也透露出李隆基作为帝王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隆基在游览汤泉行宫时所作,汤泉行宫是唐朝时期的一座皇家宫殿,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李隆基在位期间,曾多次前往汤泉行宫游玩和度假,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隆基对汤泉行宫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他作为帝王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皇家宫殿的壮丽景象和帝王生活的奢华与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