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宵已有穿针乐,欲曙还成弄杼悲。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七夕

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月涌祥光翠辇空。

初宵已有穿针乐,欲曙还成弄杼悲。

不用凭栏苦回首,去年今日此门中。

作者简介

刘威,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以描写节日、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虽然他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并不显赫,但仍有不少佳作流传至今,为后人所欣赏。

译文

乌鹊桥在天界架起,使得牛郎织女得以相会,这千秋一遇的灵会就在今宵,云彩散去,喜气笼罩在星楼之上,晓色初现;月光涌动,祥光映照着空荡荡的翠辇,初夜时分,人们已经享受着穿针乞巧的乐趣,然而当黎明将至,却又因想到织女即将离别而心生悲伤,不必再凭栏苦苦回首,因为去年今日,我们也曾在这门中度过相似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以及人们对此的庆祝与感慨,首联点明七夕的主题,即牛郎织女通过乌鹊桥相会,颔联描绘了七夕之夜的喜庆氛围,云收月涌,喜气祥光,颈联则通过“穿针乐”与“弄杼悲”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对七夕既喜又悲的复杂情感,尾联则以“不用凭栏苦回首”作结,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及人们的情感变化,诗中“云收喜气星楼晓,月涌祥光翠辇空”两句,以景寓情,将七夕之夜的喜庆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初宵已有穿针乐,欲曙还成弄杼悲”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人们对七夕既喜又悲的复杂情感,既体现了节日的欢乐,又流露出对离别的不舍与悲伤,尾联则以“不用凭栏苦回首”作结,既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与释然。

创作背景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唐代,七夕节已经是一个备受重视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穿针乞巧、赏月等,刘威作为一位唐代诗人,自然也会关注这一节日,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人们对七夕节的重视与热爱,以及他们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