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凭恨魄如长在,青骨香销亦见寻。的释义

风云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相思

唐·曹邺

自从别后减容光,

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问相思处,

花开花落时。

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凰山。

青骨香销亦见寻,

韩凭恨魄如长在。

作者及朝代

曹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邺之,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人,大中四年(850)进士,曾任太常博士、祠部郎中、洋州刺史等职,他的诗作风格峻峭,语言质朴,多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

作者简介

曹邺是唐代晚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曹邺的诗风峻峭,语言质朴,不事雕琢,却能够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自从与你分别后,我的容颜日渐憔悴,

一半是因为思念你,一半是因为怨恨你。

想要知道相思的滋味,

就看那花开花落的时候吧。

我的梦总是离不开那江水,

人们传说你在凤凰山。

即使你的青骨香销,我也会去寻找你,

就像韩凭的恨魄如果还在,他也会寻找他的爱人一样。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怨恨,诗中通过描绘女子的容颜憔悴、梦境不离江水等细节,展现了她的相思之苦,通过“青骨香销亦见寻,韩凭恨魄如长在”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韩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痴情男子,他的故事被用来比喻坚贞不渝的爱情。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相思之情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典故等手法,使得情感更加深沉和丰富,诗中“半是思郎半恨郎”一句,既表达了女子对爱人的思念,又透露出她因爱而生的怨恨,情感复杂而真实,而“青骨香销亦见寻,韩凭恨魄如长在”则通过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使得相思之情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曹邺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诗人,曹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了类似的情感经历或听闻了类似的故事,从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唐代社会风气开放,爱情题材在诗歌中较为常见,这也为曹邺创作这首诗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背景,韩凭的故事在唐代广为流传,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爱情的经典典故之一,这也为曹邺在诗中运用这一典故提供了便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