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腐鼠何曾顾,不似鵷雏枉见疑。的释义

春秋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从来腐鼠何曾顾,不似鵷雏枉见疑”为化用,原句在诗中并未直接出现,但意境相近,可理解为对“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的进一步阐释或心境的抒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我本来像高洁的蝉一样难以饱腹,徒劳地怨恨哀鸣又有什么用呢?五更时分蝉声稀疏几乎要断绝,可是满树的碧绿依然如故,毫不留情,我官职卑微像桃梗一样四处漂泊,家乡田园的杂草已经荒芜平尽,感谢你的鸣叫给我提醒,我的家境同样贫寒清苦。

(注:“从来腐鼠何曾顾,不似鵷雏枉见疑”可理解为:我从未贪图过那些卑微的利益(如腐鼠),也不似那些高贵的鵷雏(凤凰之类的鸟)无端受到怀疑。)

释义

这首诗通过咏蝉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蝉因高洁而难以饱腹,象征着诗人因正直而仕途不顺;蝉声稀疏欲断,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家园荒芜,象征着诗人的漂泊与失落,整首诗以蝉自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清高品格的坚守。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1、托物言志:诗人以蝉自喻,通过描绘蝉的境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诗歌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2、对比鲜明:诗中通过蝉的“高难饱”与树的“碧无情”进行对比,突出了蝉的孤独与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3、语言优美: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诗歌具有浓郁的画面感和音乐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情况下创作的,他通过咏蝉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对现实的不满,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因正直而遭受排挤和打压,生活困顿不堪,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清高品格的坚守。“从来腐鼠何曾顾,不似鵷雏枉见疑”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利益的淡泊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虽然这句诗并未直接出现在原诗中,但它是李商隐心境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他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