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天渊风雨多秋意,辽海烟波失旧期。
独听寒更人语寂,空庭月落鸟飞迟。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出身贵族,是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译文
天际深渊之间风雨交加,带来了浓浓的秋意,辽远的海面烟波浩渺,让人失去了旧日的约定之期,独自聆听寒夜里的打更声,人声寂静,空旷的庭院中月亮已经落下,鸟儿也飞得迟缓。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风雨交加、烟波浩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和当前孤独寂寞的心境,首句“天渊风雨多秋意”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的秋意;次句“辽海烟波失旧期”则借辽远的海面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失落;后两句“独听寒更人语寂,空庭月落鸟飞迟”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风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和当前孤独寂寞的心境,首句“天渊风雨多秋意”以自然景象的描绘开篇,既点明了时节,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秋意,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辽海烟波失旧期”则借辽远的海面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失落,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后两句“独听寒更人语寂,空庭月落鸟飞迟”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使全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纳兰性德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纳兰性德出身贵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他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又因病去世,可以说是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更加珍惜过去的时光,怀念那些曾经的美好,他也可能因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而更加敏感地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秋意和孤独感的诗。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作者、朝代等信息是虚构的,但通过对纳兰性德及其作品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出这首诗可能具有的情感和意境,这也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传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