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莺
唐·郑繇
碧树阴浓接玉墀,几年飞舞伴长离。
春风吹散仙韶乐,晓日栖来御柳枝。
得暖羽毛先焕彩,避寒金翠更相宜。
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流苏帐里啼。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繇(也作“郑繇”,具体生平资料有所缺失,可能为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或宫廷文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郑繇,关于其具体生平事迹,历史文献记载较为稀少,从现存的诗作来看,他可能是唐代中晚期的一位宫廷文人或官员,擅长描绘宫廷生活及自然景物,作品多带有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虽然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诗作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碧绿的树荫浓密地连接着皇宫的玉阶,这几年来,宫莺一直在这里飞舞,伴随着皇帝(或指宫廷中的生活),春风吹散了宫中悠扬的音乐,清晨时分,宫莺栖息在御柳的枝头,得到温暖的羽毛先焕发出光彩,避开寒冷的金翠(可能指宫中的装饰或服饰)更加相宜,可怜的是,这无限的伤春之意,全都化作了流苏帐里宫莺的啼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莺的生活环境、习性及其与宫廷生活的关联,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生命的同情,诗中“碧树阴浓接玉墀”描绘了宫廷环境的幽静与华美,“几年飞舞伴长离”则暗示了宫莺与宫廷生活的紧密联系,后两句通过春风、晓日、御柳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宫廷生活的氛围,并通过宫莺的啼鸣表达了诗人对宫中哀愁与伤春之情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宫莺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另一面,诗人通过对宫莺生活环境的描绘,巧妙地勾勒出宫廷的幽静与华美,同时通过对宫莺习性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同情和关注,诗中“得暖羽毛先焕彩,避寒金翠更相宜”一句,既描绘了宫莺在温暖环境中的美丽姿态,又暗含了对宫廷生活中物质享受的讽刺,最后两句“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流苏帐里啼”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宫莺的啼鸣表达了诗人对宫中哀愁与伤春之情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文献的缺失,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宫廷生活中所作,通过对宫莺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生命的同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诗人对宫廷生活的独特视角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