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鸟道萦纡入剑门,谪居惟汝独怜恩。
路傍若见闲花发,一一吹开待使君。
(注:“鸟道萦纡入剑门,谪居惟汝独怜恩。”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白原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完整版本,而是后人根据李白诗意及王昌龄被贬谪的情境,可能进行的艺术加工或想象性续写,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个虚构的“扩展版”中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
(针对虚构的“扩展版”部分)
鸟儿飞翔的曲折小路蜿蜒进入剑门关,你被贬谪到那里,只有我能理解并同情你的遭遇,如果路旁有闲花开放,我愿化作春风,一一吹开它们,以迎接你的到来。
释义
“鸟道萦纡入剑门”描绘了通往剑门关的道路崎岖难行,如同鸟儿飞行的轨迹般曲折;“谪居惟汝独怜恩”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昌龄被贬谪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情于景,既展现了剑门关的险峻与偏远,又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人以“鸟道”喻指友人贬谪之路的艰难,以“谪居惟汝独怜恩”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理解,通过想象“路傍闲花”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虽然“鸟道萦纡入剑门,谪居惟汝独怜恩”并非李白原诗的直接内容,但我们可以基于王昌龄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的历史背景进行推测,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李白得知此事后,深感同情,遂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慰藉,而“鸟道萦纡入剑门”等虚构诗句,则可能是后人根据这一历史事件及李白的诗歌风格,进行的艺术再创作,用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原诗的情感表达。
虽然“鸟道萦纡入剑门,谪居惟汝独怜恩”并非李白原诗的直接内容,但通过对其进行的虚构性分析,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李白诗歌中那份深沉的友情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