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常是见花羞,终日帘垂懒上钩。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春日即景

宋·李清照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春来常是见花羞,终日帘垂懒上钩。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

小路旁的花儿已经稀疏,郊外的绿草却长得极为茂盛,高台上的树木枝叶茂密成荫,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让它们漫天飞舞,胡乱地扑打着行人的面庞,翠绿的树叶中藏着黄莺,红色的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炉香静静飘散,像游丝一样袅袅回旋,心中有多少闲愁,就像芭蕉叶上的雨,点点滴滴,春天到来时我常常因为看见花儿而害羞,整天放下帘子懒得去卷起。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里的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上片写郊外暮春景色,下片写庭院内景和怀人心情,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景结情,将词人深深的愁绪寓于景物描写之中,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赏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春日里的闲愁与孤独,上片以“小径红稀,芳郊绿遍”开篇,点明时节,接着以“高台树色阴阴见”进一步描绘春末夏初的景象,下片则转入室内,通过“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等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最后以“春来常是见花羞,终日帘垂懒上钩”作结,直接表达了词人的闲愁与慵懒,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物完美融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李清照婚后不久,当时她与丈夫赵明诚感情深厚,但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如家庭琐事、社会压力等)而心生闲愁,春日的美景与词人内心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忧郁,这首词也反映了李清照作为一位才女,对生活中细微情感的敏锐捕捉和深刻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