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避地南闽
朝代:清代
作者:林则徐
后来避地居南闽,几代诗名不乏人。
海国文章传远近,家风礼义重殷勤。
青山绿水常为伴,明月清风自可亲。
莫道此中无乐事,心安便是故乡春。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他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译文
后来为了躲避战乱,家族迁居到了南闽之地,几代人都以诗名传世,不乏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的文章在海国之间广为流传,家风注重礼义,待人接物十分殷勤,青山绿水常常作为他们的伴侣,明月清风也自然亲近,不要说这里没有快乐的事情,只要内心安宁,哪里都是故乡的春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林则徐家族因躲避战乱而迁居南闽,但在这里,家族的文化传统和诗名得以延续,且家风淳朴,注重礼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优美和内心的安宁,表达了对新居地的喜爱和对家族文化的自豪。
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首联点明迁居南闽的背景,颔联则通过“海国文章”和“家风礼义”两个关键词,展现了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广泛影响,颈联以青山绿水、明月清风为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尾联则通过“心安便是故乡春”的哲理,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林则徐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严禁鸦片而遭到贬谪,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为了躲避战乱和政治迫害,家族可能迁居到了南闽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则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家族文化的自豪和对新居地的喜爱,同时也寄托了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林则徐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