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争宝
唐·无名氏
大弓宝玉争窃取,岂惧鬼责并天刑。
夜半风声急如箭,草间狐兔尽惊醒。
作者简介
此诗作者为唐代无名氏,由于历史久远,具体作者信息已无从考证,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诗人和作品,但也有一些佳作因流传过程中的信息缺失而未能留下作者姓名。
译文
人们争相窃取大弓和宝玉,哪里还会害怕鬼神的责备和上天的惩罚呢?半夜时分,风声急促如同箭矢,草丛中的狐狸和兔子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醒。
释义
大弓宝玉争窃取:形容人们为了珍贵的弓箭和宝玉而争相偷窃。
岂惧鬼责并天刑:表达了偷窃者无所畏惧的态度,连鬼神的责备和上天的惩罚都不放在眼里。
夜半风声急如箭:形容夜晚风声急促,如同箭矢一般锐利。
草间狐兔尽惊醒:借狐狸和兔子的惊醒,烘托出夜晚的紧张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争窃取”为线索,通过描绘人们为了珍宝而不顾一切的场景,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首句“大弓宝玉争窃取”直接点题,突出了人们为了利益而争抢的行为,次句“岂惧鬼责并天刑”则进一步刻画了偷窃者的无所畏惧,他们连鬼神的责备和上天的惩罚都不放在眼里,这种极端的贪婪和自私令人震惊,后两句通过描绘夜晚的风声和惊醒的狐兔,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力。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作者为无名氏,且缺乏具体的历史记载,因此其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可能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贫富差距、道德沦丧等,在那个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人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触犯法律和社会道德,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们为了珍宝而争抢的场景,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是基于对诗词的解读和推测而得出的,由于历史久远和资料缺失,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