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三十三
魏·阮籍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忧思独伤心,哀怨寄琴谣。
高歌未断唾壶缺,起视落日神飞扬。
作者简介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自幼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好《老子》《庄子》,他性格孤僻,放荡不羁,不拘礼法,常借酒避祸,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作广泛涉及人生各种感受和体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孤独,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和对现实的批判。
译文
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
容颜逐渐改变,精神日渐消磨。
胸中如同燃烧着汤火,世事的变化总是相邀而来。
世间万事无穷无尽,智谋也难以应对。
只担心在须臾之间,魂魄就会随风飘散。
一生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又有谁知道我心中的焦虑呢?
忧思让我独自伤心,哀怨寄托在琴谣之中。
高声歌唱未曾断绝,唾壶都被敲缺,起身看落日,心神飞扬。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时间的流逝、容颜的改变、精神的消磨以及胸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诗人感到自己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恐惧,他通过高声歌唱和寄托哀怨于琴谣来抒发内心的苦闷,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阮籍《咏怀诗》中的一首,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抒情性,诗人通过描绘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变化,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高歌未断唾壶缺,起视落日神飞扬”一句,更是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高歌和唾壶缺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自己在苦闷中寻求解脱、在困境中保持高昂斗志的精神风貌,落日作为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寓意着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创作背景
阮籍生活在魏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腐败的时代,他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和失望,他通过创作《咏怀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