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离骚
作者:屈原
朝代:战国(楚国)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物华而愉悦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心之可惩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又恐群灵之好谗兮,俾上帝之凭怒。
……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出身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愤慨,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又担心那些神灵们喜欢谗言啊,会让上帝对我发怒。
释义
“又恐群灵之好谗兮,俾上帝之凭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人担心那些神灵(或指朝廷中的奸佞小人)喜欢进谗言,从而激怒上帝(或指楚王),使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这里,“群灵”可以理解为朝廷中的权贵或奸臣,“上帝”则暗指楚王。
赏析
这两句诗是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对楚国政治环境深深忧虑的又一例证,屈原一生忠诚于楚国,但屡遭排挤和陷害,他对那些善于谗言、陷害忠良的奸臣深恶痛绝,在这两句诗中,他通过“群灵之好谗”和“上帝之凭怒”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所处的险恶政治环境,以及自己因忠诚正直而可能遭受的迫害,这种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不仅展示了屈原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创作背景
《离骚》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对个人遭遇的愤慨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屈原的政治生涯紧密相连,屈原早年曾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等重要职务,但后因遭贵族排挤和陷害,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在流放期间,屈原深感楚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而自己又无力回天,于是创作了《离骚》这首长篇抒情诗,以抒发自己的忧愤之情。
“又恐群灵之好谗兮,俾上帝之凭怒”这两句诗正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对楚国政治环境深刻忧虑的写照,也是他对个人命运无奈和悲愤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