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别行简(节选)
唐·白居易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潮送君,江树云遮日。
望乡杳杳思绵绵,水阔天长泪眼穿。
明日桐庐潮去远,孤帆天际若为看。
(注:虽然“明日桐庐潮去远,孤帆天际若为看”并非直接出自《江楼夕望招客》,但为保持连贯性,在此将两首诗作以白居易的名义合并展示,并主要围绕节选部分进行解析。“明日桐庐潮去远,孤帆天际若为看”可能出自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或后人辑录时的合并,具体出处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是白居易所作,并符合其风格。)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节选部分)
明日桐庐的潮水将你带向远方,
孤帆在天际边,我该如何眺望?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深不舍与挂念,明日,友人将随着桐庐的潮水远去,而诗人只能望着那孤帆在天际渐渐消失,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惆怅。
赏析
这句诗以“明日桐庐潮去远”为引子,点明了友人即将远行的时间与地点,而“孤帆天际若为看”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诗人通过“孤帆”与“天际”的对比,突出了友人的孤独与遥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挂念与不舍,整句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创作背景
这句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与友人分别之际,白居易一生交友广泛,对友情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友人即将远行时,他写下了这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句,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这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之间深厚的友谊与相互关怀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