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离情去住间,正是游人肠断处。的释义

小编23个月前

诗词原文

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一片离情去住间,正是游人肠断处”并未直接出现在这首词中,但其意境与词中“离愁渐远渐无穷”等句高度契合,且此词为欧阳修描写离愁别绪的佳作,故以此为代表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反对浮靡的时文,力主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表示不满,主张文章应植根现实,重视内容,反对只追求形式的倾向,欧阳修在诗词、散文、史传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客舍旁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边的杨柳枝条初长,春风和煦,草香扑鼻,我骑着马儿远行,离愁别绪随着路程的延伸而逐渐加深,就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水,无穷无尽。

内心充满了柔情,眼眶里盈满了泪水,高楼之上,我不敢靠近那危险的栏杆倚靠,极目远望,平坦的草地尽头是连绵的春山,而行人却还在那春山之外。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早春时节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上片写游子离家远行,随着路程的延长,离愁愈发浓烈;下片则从思妇的角度,写她因思念而柔肠寸断,泪水盈盈,却不敢登高望远,因为那只会让她更加心痛,因为她的心上人已经远在春山之外。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烘托离愁,如“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等,既描绘了早春的美丽景色,又寓含了离别的哀愁,词人还通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等句,将抽象的离愁具象化,使其更加生动可感,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欧阳修描写离愁别绪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欧阳修在仕途奔波或离别亲友时所作,宋代文人士大夫多有宦游经历,离别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其作品中自然不乏对离别情感的抒发,这首《踏莎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和对亲友的无限思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