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花一霎雨依微,芳径泥香草色萋。的释义

风云13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景

宋·陈与义

催花一霎雨依微,芳径泥香草色萋。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飞。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散文家。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后期作品则多写战乱时期的身世之感,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多感时伤事之作,他善于在自然景物中寓含深情,工于诗,长于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一阵细雨催开了花朵,雨势虽微,但花香小径上已满是泥泞,芳草青青,草色浓绿,燕子还没有归来,春光已晚,烟雨朦胧中,杏花随风飘落,洒满河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的一幅美丽而略带哀愁的景象,首句“催花一霎雨依微”点出春雨的细腻与短暂,却足以催开春花;次句“芳径泥香草色萋”描绘了雨后小径的泥泞与芳草的茂盛,色彩鲜明;后两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飞”则通过燕子未归和杏花飘落的意象,表达了春末的寂寥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雨后的景象,通过“催花”、“泥香”、“草色萋”等词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人又巧妙地运用“燕子不归”和“杏花飞”的意象,表达了春末的寂寥与哀愁,使得整首诗既有春天的明媚,又有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春天雨后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哀愁,在春末的细雨中,诗人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从而引发了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与思想的交融,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