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菩萨蛮·玉簟凉生秋枕腻
五代·顾敻
玉簟凉生秋枕腻,锦衾香冷梦魂迷。
雁来不到菊开时,信杳杳,情切切,人迢迢。
霜月定知添别恨,寒灯难照不眠宵。
阿谁楼上夜吹箫,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心缭绕。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敻(约公元928年前后在世),五代词人,字、里、生卒年均无考,前蜀王建时以小臣给事内庭,擢茂州刺史,后蜀建国,又事孟知祥,累官至太尉。《花间集》称顾太尉,善艳词,词风似温庭筠,存词五十五首,今有王国维辑《顾太尉词》一卷。
作者简介
顾敻是五代时期著名的花间派词人之一,其作品以描绘闺情为主,风格细腻婉约,情感真挚动人,他的词作在《花间集》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顾敻的词风既继承了温庭筠的艳丽细腻,又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竹席生凉,秋意渐浓,枕上感觉油腻不适;锦被香冷,梦中魂魄迷离难寻,大雁南飞却未至菊花盛开之时,书信杳无音讯,情感深切而人却相隔遥远。
霜月或许能知晓我心中的离愁别恨,但寒灯却难以照亮这不眠之夜,是谁在那楼上夜晚吹奏箫声?风吹动竹子,让我疑心是故人来访,心中思绪缭绕不断。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夜的凉意、锦衾的香冷以及书信的杳无音讯,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离愁别恨,通过“阿谁楼上夜吹箫”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凉意和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上片通过“玉簟凉生”、“锦衾香冷”等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下片则通过“霜月定知添别恨”、“阿谁楼上夜吹箫”等描写,进一步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离愁别恨,整首词情感真挚动人,语言优美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顾敻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远离亲人朋友,秋夜的凉意和孤寂的氛围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作为花间派词人之一,顾敻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闺情和离愁别恨等情感主题,这首词正是他这一创作风格的典型体现,在创作这首词时,顾敻可能借鉴了前人的诗词作品和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