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底枕琴迷洞府,溪边濯足忆沧浪。的解释

风云5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韦应物

岩壁隐栖烟,花底枕琴迷洞府。

溪边濯足忆沧浪,林外鸣鸠唤夕阳。

白云深处无人识,绿树阴边有径长。

野老逢予喜,相邀及晚凉。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

译文

岩石峭壁间隐藏着云雾缭绕的居所,

在花丛下枕着琴声沉醉于神秘的洞府之中。

在溪边洗脚时回忆起那浩渺的沧浪之水,

林外的斑鸠啼叫着,唤来了夕阳的余晖。

白云深处无人知晓我的踪迹,

绿树成荫的小径悠长而深远。

村里的老人遇见我时满心欢喜,

邀请我一同享受傍晚的凉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时的宁静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和谐统一,首联“岩壁隐栖烟,花底枕琴迷洞府”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地的幽静与神秘;颔联“溪边濯足忆沧浪,林外鸣鸠唤夕阳”则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怀念;颈联“白云深处无人识,绿树阴边有径长”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孤寂与自由;尾联“野老逢予喜,相邀及晚凉”则展现了诗人与当地村民的友好关系,以及他们共同享受宁静生活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山林隐居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花底枕琴迷洞府”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又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溪边濯足忆沧浪”则通过具体的动作与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