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处士无消息,落日丹枫处处愁。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1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杭州孤山寺

唐·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西湖处士无消息,落日丹枫处处愁。

作者简介

张祜,字承吉,唐代诗人,清河(今河北清河)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宫词著称,风格独特,才情横溢,但仕途不顺,一生未得显达,张祜的诗作多描写山水、宫苑、历史遗迹等,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孤山寺高耸于碧绿的山峰之上,一条小径通往湖心,即便不下雨,山也总是湿润的;天空无云时,水面也自然显得阴沉,断桥边长满了荒藓,显得滑涩难行;空旷的庭院里,落花堆积得很深,那位西湖边的隐士已杳无音讯,夕阳映照下的红枫,处处都弥漫着愁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孤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幽静与荒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隐士的追思,诗中“西湖处士”可能暗指某位与西湖有关的隐士或文人,其无消息引发了诗人的愁绪,而落日与丹枫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的氛围。

赏析

张祜的这首诗以孤山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幽静与荒凉,前两句“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山寺的地理位置和整体风貌,给人以高耸入云、幽静深远之感,接下来两句“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则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山寺环境的湿润与阴沉,为全诗奠定了忧郁的基调。

后四句则通过断桥荒藓、空院落花等具体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荒凉与寂寞,特别是“西湖处士无消息,落日丹枫处处愁”两句,以隐士的无消息和落日丹枫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隐士的追思,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愁绪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祜对杭州孤山寺的游览经历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通过游历山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张祜在游览孤山寺时,被其幽静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同时也感受到了山寺的荒凉与寂寞,这种感受与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隐士的追思相结合,最终促成了这首诗的创作,诗中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