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夹寒云晚不收,蘋花洲渚雁声秋。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2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林逋的《秋晚野望》,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晚野望

宋·林逋

山夹寒云晚不收,蘋花洲渚雁声秋。

斜阳远树烟中淡,野水闲云望里幽。

几度欲归犹未得,一襟清兴与谁酬。

西风漫漫吹黄叶,独倚危楼看远舟。

作者简介

林逋,字君复,北宋诗人、隐士,生平事迹不甚详,以高洁自持,不慕名利,隐居不仕,善作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傍晚时分,山峦间夹带着寒冷的云雾久久不散,蘋草覆盖的小洲上传来阵阵雁鸣,宣告着秋天的到来,夕阳斜照,远处的树木在烟雾中显得朦胧而淡雅,野外的水面与悠闲的云朵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幽静的景象,我多次想要归隐却始终未能如愿,满腔的清雅兴致又能与谁分享呢?西风阵阵,吹落片片黄叶,我独自倚在高楼之上,凝视着远方驶来的船只。

释义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时分山野间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归隐的情感,通过“寒云”、“雁声”、“斜阳”、“野水闲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赏析

林逋的《秋晚野望》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感悟,首联“山夹寒云晚不收,蘋花洲渚雁声秋”直接点题,以寒云、雁声勾勒出一幅秋日傍晚的山野图景,既有视觉上的冷峻,又有听觉上的凄清,颔联“斜阳远树烟中淡,野水闲云望里幽”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幽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斜阳、远树、烟雾、野水、闲云,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颈联和尾联则转而抒发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了归隐未遂的无奈和对清兴难酬的感慨,以及在西风黄叶中独自凭栏远眺的孤独与超脱。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史料记载不详,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林逋在隐居生活中,面对秋日傍晚的自然景色,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束缚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