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天上秋多少,昨夜西风到小楼。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1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

宋·王安石

不知天上秋多少,昨夜西风到小楼。

吹尽残云暮天碧,梦回明月照西楼。

作者及朝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不知道天上的秋天已经到来多久了,昨夜西风吹进了我的小楼,它吹散了残留的云朵,让傍晚的天空变得清澈碧蓝,梦中醒来,明月正照耀着我的西楼。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首句“不知天上秋多少”以问句开头,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不确定感;次句“昨夜西风到小楼”则点明了秋天的到来,是通过西风的吹拂感知到的,后两句“吹尽残云暮天碧,梦回明月照西楼”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西风吹散了云朵,天空变得清澈,而梦中醒来,明月正照耀着西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首句以问句开头,既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不确定感,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次句则通过西风的吹拂,点明了秋天的到来,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西风吹散了云朵,天空变得清澈,而明月则照耀着西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晚年时期创作的,王安石一生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和人生起伏,晚年时期他逐渐远离了政治斗争,过上了相对宁静的生活,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秋天的喜爱,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