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痕蚀处形摹薄,苔色侵来款识昏。的解释

小编1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古器吟

唐·李商隐

古器藏深阁,尘封岁月长。

土痕蚀处形摹薄,苔色侵来款识昏。

斑驳映寒光,幽韵绕梁上。

谁识当年意,空余岁月伤。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古老的器物被深藏在楼阁之中,岁月在其上留下了长长的尘封痕迹,泥土侵蚀的地方,器物的形状变得模糊而薄弱;青苔的侵袭,使得器物上的铭文和标识变得昏暗不清,器物表面斑驳的纹路映出寒光,幽远的韵味在屋梁间缭绕,谁能理解这器物当年的意义呢?只留下无尽的岁月之伤。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件被岁月侵蚀的古器,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诗中“土痕蚀处形摹薄,苔色侵来款识昏”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古器因长时间的自然侵蚀而显得破旧不堪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

赏析

这首诗以古器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岁月的深刻感悟,诗中“土痕蚀处形摹薄,苔色侵来款识昏”两句,不仅描绘了古器的破旧,更寓意着历史的模糊和遗忘,诗人通过古器这一具体形象,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敬畏,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此时的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他通过描绘一件被岁月侵蚀的古器,寄托了自己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沉思,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和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