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墦间偶得存,傅从鼻祖到云孙。的解释

小编1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家传古物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千载墦间偶得存,傅从鼻祖到云孙。

青编有字传家学,白首无心问世喧。

古鼎香浮松叶细,幽窗月照竹枝痕。

清风两袖归来晚,独对遗编识旧恩。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精于诗词古文,李锴性格孤傲,不慕功名,一生以教书育人为业,晚年更是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深受后人推崇。

译文

千年的古墓中偶然保存下来的这件家传古物,从家族的鼻祖一直传到了我这一代(云孙,指远代的子孙),青色的书卷上记载着家族的学问和传统,我已年近白头却无心去理会世间的喧嚣,古老的铜鼎中香烟袅袅升起,松叶在火中细细燃烧,幽静的窗前月光洒落,映照着竹枝上的痕迹,我两袖清风,傍晚时分归来,独自面对着这份家传的古籍,心中充满了对祖先的感激和怀念。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件家传古物的保存和传承,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历史和传统的珍视与敬仰,诗中“千载墦间偶得存”一句,既点出了古物的珍贵和稀有,又暗示了家族历史的悠久和传承的不易,而“傅从鼻祖到云孙”则进一步强调了家族血脉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后几句则通过描绘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对家传古籍的珍视,表达了他对家族传统的坚守和对祖先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家传古物为线索,串联起了家族的历史、传统和诗人的个人情感,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家族历史的追溯和敬仰,又有对个人生活的淡泊和超脱,通过“青编有字传家学”和“独对遗编识旧恩”等句,诗人表达了对家族学问和传统的珍视和传承的决心,而“白首无心问世喧”和“清风两袖归来晚”等句,则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家族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家族历史和传统的深刻感悟有关,作为一位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文学家,李锴对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晚年隐居山林、教书育人的生活中,他或许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家族文化和传统的重要性,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家族历史和传统的珍视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先的怀念和对家族未来的期许。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