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却吴姬旧酒垆,扁舟吹笛过平湖。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23个月前

诗词原文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宋·张孝祥

韶光妍媚,海棠开后,燕子来时。

便别却吴姬旧酒垆,扁舟吹笛过平湖。

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乱山深处,过雨啼鸪。

东风又还酝酿,著意开与群芳。

奈夜来微雨,却轻阴、急煞妒花风雨。

欲诉还休,落尽梨花,春又归去。

作者及朝代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第一,因廷试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登第后即上书为岳飞辩冤,秦桧指使党羽诬其为秦党,遂被劾罢黜,秦桧死后,复起用,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孝祥词风豪迈奔放,有接近苏轼之处,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译文

美好的春光妍丽妩媚,海棠花开过后,燕子便飞回来了,就这样离开了吴姬卖酒之处,乘一叶扁舟,吹着笛子,经过那平静的湖面,倚靠在栏杆旁,正如此这般愁绪凝结,在那群山深处,经过一场春雨,鹧鸪鸟啼叫起来。

东风又一次吹拂,精心地催开群芳,怎奈夜里下起一阵微雨,却又转成轻阴,那妒忌群花的狂风暴雨,猛烈地吹打,想要诉说却又休住,梨花已经落尽,春天又已归去。

释义

这首词上片写春光妍媚,燕子归来,词人乘舟过湖,愁绪凝结;下片写东风又起,群芳竞开,但妒花风雨却来势凶猛,摧残百花,梨花落尽,春已归去,全词以景起兴,以情作结,借春光流逝,抒发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赏析

“韶光妍媚,海棠开后,燕子来时”三句,写春光之美,以海棠、燕子为标志,色彩明丽,生机盎然。“便别却吴姬旧酒垆,扁舟吹笛过平湖”二句,笔锋一转,写词人离开吴姬卖酒之处,乘一叶扁舟,吹着笛子,经过那平静的湖面,表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情怀。“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乱山深处,过雨啼鸪”四句,写词人倚靠在栏杆旁,愁绪凝结,群山深处,经过一场春雨,鹧鸪鸟啼叫起来,更添愁绪。

下片“东风又还酝酿,著意开与群芳”二句,写东风又一次吹拂,精心地催开群芳,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奈夜来微雨,却轻阴、急煞妒花风雨”三句,笔锋再转,写妒花风雨的猛烈,摧残百花,梨花落尽,春已归去,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惋惜与悲愤。

全词以景起兴,以情作结,借春光流逝,抒发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词中既有对美好春光的赞美,又有对妒花风雨的憎恨,更有对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丰富而复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张孝祥出知潭州(今湖南长沙)途中,当时,词人因直言进谏,被秦桧等人排挤,仕途不顺,心中充满悲愤与无奈,在出知潭州的途中,词人看到春光妍媚,燕子归来,心中涌起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但想到自己的遭遇,又感到愁绪凝结,难以排解,词人借春光流逝、妒花风雨等意象,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