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缨自喜无尘濯,歌罢沧浪饮一杯。出自哪首诗?

生辉23个月前

诗词原文

沧浪吟

唐·陆羽

箕山夜雨暗苍苔,客缨自喜无尘濯。

歌罢沧浪饮一杯,世间荣辱尽悠哉。

作者简介

陆羽(约733年—约804年),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三卷,对后世影响深远,除了茶学,陆羽在诗文方面也有一定造诣,其作品多反映其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译文

箕山的夜雨让青苔显得更加深暗,我这客居之人却自得其乐,因为头上的帽缨没有被世俗的尘埃所沾染,唱罢那首《沧浪歌》,我悠然自得地饮下一杯酒,世间的荣辱得失,此刻都显得那么遥远而微不足道。

释义

箕山夜雨暗苍苔: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景象,箕山的夜雨使得青苔更加深暗,象征着远离尘嚣的清幽环境。

客缨自喜无尘濯:客居之人(陆羽自指)的帽缨没有被世俗尘埃污染,表达了他对高洁品格的自得与坚守。

歌罢沧浪饮一杯:唱完《沧浪歌》后,举杯畅饮,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

世间荣辱尽悠哉:世间的荣辱得失,在诗人眼中都变得不再重要,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诗人的个人情感,展现了陆羽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诗中“客缨自喜无尘濯”一句,既是对个人清洁自守的自豪,也是对世俗污染的拒绝,而“歌罢沧浪饮一杯,世间荣辱尽悠哉”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陆羽作为茶圣之外,作为诗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陆羽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自然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隐居或游历期间,面对箕山的自然美景,诗人有感而发,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作为茶学的先驱,陆羽的生活哲学也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超脱物欲,这在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