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肯信当年事,仪制空留后世恩。的解释

小星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李商隐

金殿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宦游人别恨,五更离合梦魂间。

荣华肯信当年事,仪制空留后世恩。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深挚,部分作品较为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士人阶层普遍感到失望和迷茫,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卷入政治斗争,晚年更是穷困潦倒,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清晨,金殿上的晓钟敲响,宫门万户随之而开,玉阶之上,仙仗簇拥着众多的官员,花儿迎接着佩戴剑佩的官员们,星星刚刚隐去;柳条轻拂着旌旗,露水还未干透,只有宦游之人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愁恨,在五更天时,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谁能相信当年的荣华富贵呢?如今只留下宫廷的仪制,空自承受着后世的恩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宫廷早晨的庄严景象,以及宦游之人内心的离愁别恨,前两句通过描绘金殿晓钟、玉阶仙仗等景象,展现了宫廷的威严与繁华,后两句则通过“宦游人别恨”和“荣华肯信当年事”等词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宫廷景象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前两句的描写生动而细腻,将宫廷的繁华与庄严展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的怀疑和对现实无奈的接受,整首诗在情感上由高到低,由喜转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一生多次卷入政治斗争,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穷困潦倒,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过去的繁华产生了怀疑,对现实的无常感到无奈,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情的写照,通过描绘宫廷的繁华与宦游人的离愁别恨,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士人阶层的迷茫与失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