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曾几
一洒斑斑小雨晴,杖藜随意散幽情。
春风不解行人意,犹自吹花满路生。
作者简介
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诗歌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八卷,辑自《永乐大典》。
译文
一阵斑斑点点的小雨过后,天空放晴了,我拄着藜杖,随心所欲地漫步,享受着这份清幽闲适的情感,春风似乎并不理解行人的心意,仍旧自顾自地吹拂着,让路边的花儿纷纷绽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后初晴时,拄杖漫步山间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清新与宁静,以及自己内心的闲适与自在,通过“春风不解行人意”的描写,也透露出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春意盎然的画面,首句“一洒斑斑小雨晴”,既点明了时间(雨后初晴),又通过“斑斑”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次句“杖藜随意散幽情”,则通过诗人的动作(拄杖漫步)和心境(清幽闲适),进一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后两句“春风不解行人意,犹自吹花满路生”,则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春风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其与行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和互动,这种对比和互动,既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几在山间行走时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经历着一些人生的波折或困扰,而山间的清新空气和宁静景色,给了他一种难得的放松和慰藉,他将自己的心境与眼前的景色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这首充满闲适和自在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