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画楼侧畔,试与君、管领南枝风物。
作者及朝代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南宋政治家、词人,他生于北宋末年,历经靖康之变,后在南宋高宗朝任宰相,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贬至岭南,最终被害于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不仅是南宋初期的重臣,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其词风清丽婉约,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作者简介
赵鼎早年进士及第,曾任地方官,因政绩显著而升至中央,在南宋建立初期,他积极参与抗金斗争,主张收复失地,与秦桧等主和派形成鲜明对比,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赵鼎最终被秦桧等人排挤,贬至偏远地区,直至被害,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身在异乡的我,哪里知道岁月的流逝?忽然之间,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降临到了小桃树的枝头,在这天涯海角般的悲凉之地,我依然记得当年国家全盛时的繁华景象,花儿在风中摇曳生姿,月光如水般流淌,仿佛置身于水晶宫殿之中,五彩祥云缭绕,在那画楼的旁边,我愿与你一同领略这南方特有的风光景致。
释义
这首词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上片写客居异乡,不知岁月流逝,忽见春至桃枝,勾起对往昔繁华的回忆;下片则描绘了一幅春夜美景,但在这美景之中,词人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悲凉与孤独,渴望与友人共赏这南枝风物,以寄托情怀。
赏析
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词中“天涯海角悲凉地”一句,既是对当前处境的写照,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画楼侧畔,试与君、管领南枝风物”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赵鼎被贬至建康(今南京)期间,当时,南宋朝廷内部主和派势力强大,赵鼎因坚持抗金主张而遭到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通过描绘春夜的美丽景象和回忆往昔的繁华,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他也通过这首词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