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莫春光无处著,只蒋修竹共婵娟。全诗是什么?

春秋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杂感

宋 · 释绍嵩

细雨斜飞入画栏,

柳丝轻拂绿波寒。

遮莫春光无处著,

只将修竹共婵娟。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内心情感,作品多收录于《石门文字禅》等集子中,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借自然之景抒发禅意与人生哲理。

译文

细雨斜斜地飘入画中的栏杆,

柳丝轻柔地拂过泛着寒意的绿波。

莫要说春光无处安放,

它正与修长的竹子一同陪伴着皎洁的明月。

释义

本诗描绘了春日里细雨蒙蒙、柳丝轻拂的宁静景象,通过“遮莫春光无处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无处不在的感慨,而“只将修竹共婵娟”则进一步以修竹与明月为伴,象征着高洁与清幽,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赏析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雨后的景致,细雨、柳丝、绿波、修竹、明月,构成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更寄托了自己对高洁情操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特别是“遮莫春光无处著”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春光的无处不在,而“只将修竹共婵娟”则巧妙地以物喻人,表达了诗人愿与修竹明月为伍,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高远。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往往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此诗可能作于某个春日雨后,诗人漫步于园林之中,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描绘春光与内心世界的佳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更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精神归宿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