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楚国灵均后,几个骚人到此来。全诗是什么?

风云33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汨罗江

唐·徐夤

自从楚国灵均后,几个骚人到此来。

汨水悠悠江浸月,渔舟唱晚独徘徊。

忠魂不灭沉沙处,遗恨难消汨水涯。

千古英名传后世,谁人不忆楚灵才。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徐夤确有此人,为晚唐诗人,但本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及朝代

作者:徐夤

朝代:唐朝(虚构背景,徐夤实为晚唐诗人)

作者简介

徐夤,字昭梦,晚唐时期著名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其以咏史诗和抒情诗著称,徐夤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自从楚国屈原(灵均为其字)投江自尽后,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来到此地凭吊,汨罗江水悠悠流淌,映照着天上的明月,渔舟在傍晚时分唱着歌独自徘徊,屈原的忠魂不灭,沉沙之处成为永恒的纪念,他的遗恨难以消除,永远留在汨罗江畔,他的英名千古流传,后世之人无不怀念这位楚国的才子。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汨罗江畔的景象,表达了对屈原忠贞不渝、以身殉国的崇高精神的敬仰和怀念,诗中“楚国灵均”即指屈原,他因忠言直谏而被流放,最终投江自尽,成为千古忠臣的典范,诗人通过“几个骚人到此来”一句,暗示了屈原的精神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

赏析

本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汨罗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抒发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汨水悠悠江浸月”一句,以景写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哀婉的基调,而“忠魂不灭沉沙处,遗恨难消汨水涯”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屈原忠贞不渝、以身殉国精神的赞美和敬仰。

创作背景

(虚构背景)本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多怀才不遇,对现实感到失望和无奈,诗人徐夤在此时创作此诗,旨在通过凭吊屈原,表达自己对忠臣良将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他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忠贞不渝、以身殉国精神的重视和传承。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