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居
宋·陆游
我生底处不堪著,未归且杂吴儿耕。
镜湖西畔秋千顷,雨暗风斜花片零。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生在何处不能安身立命呢?既然尚未归隐山林,姑且先与吴地的百姓一同耕作吧,在那镜湖的西畔,有着广阔的田野,风雨交加中,花瓣纷纷飘落,景象凄迷。
释义
“我生底处不堪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环境的随遇而安,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未归且杂吴儿耕”则透露出诗人目前尚未归隐,仍在世俗中生活,与当地的百姓一同劳作,体现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怀。“镜湖西畔秋千顷”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镜湖西边的广阔田野,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描写,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自由;“雨暗风斜花片零”则通过风雨交加的景象,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时局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首句“我生底处不堪著”展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豁达性格,次句“未归且杂吴儿耕”则体现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怀,展现了其深厚的民本思想,后两句“镜湖西畔秋千顷,雨暗风斜花片零”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虽心怀壮志,但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与民同乐,深入民间,体验百姓生活,从而获得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正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对人生境遇和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的结晶,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