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办此身同法喜,不应临感更难裁。全诗是什么?

风云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寺

宋·释绍嵩

古寺深藏万竹间,

钟声初动白云闲。

已办此身同法喜,

不应临感更难裁。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绍嵩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主要以诗歌创作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林寺庙的清幽景致,以及修行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释绍嵩的诗歌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古寺隐藏在茂密的竹林深处,

当钟声初响时,白云悠然自得地飘浮。

我已准备好将此生与佛法同喜,

面对此情此景,心中的感受却难以言表。

释义

古寺深藏万竹间:形容古寺位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静。

钟声初动白云闲:钟声响起,白云悠闲地飘浮,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已办此身同法喜: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将此生与佛法同喜,即愿意全身心投入修行,享受佛法带来的喜悦。

不应临感更难裁:面对此情此景,内心的感受却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寺、竹林、钟声、白云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祥和的氛围,诗人以“已办此身同法喜”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修行决心,而“不应临感更难裁”则展现了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时内心的复杂感受,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修行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释绍嵩在游历某座山寺时所作,在宋代,佛教文化繁荣,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游历名山古刹,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寄托,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更是对佛教圣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感悟,在游历山寺的过程中,他被这里的清幽景致和浓厚的佛教氛围所感染,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修行生活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