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烛会寻延阁老,挂钱肯学饮家流。的解释

梦梦1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宴

唐·白居易

华堂烛影多摇曳,绮席歌声屡唱酬。

吹烛会寻延阁老,挂钱肯学饮家流。

香飘绣幕风吹散,月照花容夜渐幽。

醉卧不知天早晚,醒来方觉梦难留。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华丽的厅堂里烛光摇曳不定,精美的宴席上传出阵阵歌声与劝酒声。

吹灭蜡烛寻找延阁老一同欢庆,挂起钱币学习饮酒者的风流。

香气从绣幕中飘散被风吹散,月光照耀着花容使得夜色更加清幽。

醉卧其中不知天已晚,醒来后才发觉梦境难以长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夜宴的热闹与奢华,以及诗人与友人共度的欢乐时光,首联写华堂烛影、绮席歌声,营造出夜宴的热烈氛围;颔联中的“吹烛会寻延阁老”指诗人与友人吹灭蜡烛寻找延阁老(可能是某位官员或友人)一同欢庆,“挂钱肯学饮家流”则表现了诗人愿意学习饮酒者的风流态度;颈联写香气飘散、月色清幽,进一步渲染了夜宴的美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醉卧其中、醒来梦醒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夜宴的繁华与热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得夜宴的场景跃然纸上,诗人也通过“吹烛会寻延阁老”和“挂钱肯学饮家流”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的风流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较为顺利、生活相对安逸的时期,在唐代,夜宴是文人墨客们交流感情、展示才华的重要场合,白居易作为当时的著名诗人,自然也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次夜宴后所写,用以记录当时的欢乐时光和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繁华与热闹以及文人墨客们的生活状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