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天涯无雁到,好风宁不寄相思。的释义

风云493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远人

宋·寇准

秋色萧萧远树平,远山如画入新晴。

莫道天涯无雁到,好风宁不寄相思。

作者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自幼聪颖好学,十九岁中进士,初任巴东、成安县令,后历仕太宗、真宗两朝,曾任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要职,封莱国公,寇准为人刚直,敢于直言进谏,因多次上书批评时政,被贬至雷州司户参军,晚年复起为相,但不久又罢相,最终在雷州病逝,寇准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

译文

秋色萧萧,远处的树木在视线中渐渐变得平坦模糊,晴朗的天空下,远山如画般清晰而遥远,不要说天涯海角没有大雁飞来,难道美好的风儿就不肯寄送我的相思之情吗?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首句“秋色萧萧远树平”以秋日特有的萧瑟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次句“远山如画入新晴”则以晴朗天气下的远山美景,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后两句“莫道天涯无雁到,好风宁不寄相思”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相思之情,借大雁和风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景色,巧妙地引出自己的相思之情,使得全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特别是后两句,以大雁和风为媒介,将相思之情寄托于自然之中,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热爱,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可能身处异乡,远离亲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秋日萧瑟的景象中,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亲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普遍具有的忧国忧民之情及个人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